服务热线:0631-5623393
欢迎来到威海市乐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   NEWS   --------------- 
“气荒”天灾还是人祸?
来源: | 作者:alertlejia | 发布时间: 2017-11-29 | 18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一轮气荒刚刚过去,新一轮气荒再度来袭?为什么今年气荒特别多?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否真的是天气造成的?

下面抽丝剥茧,带你看清其中奥妙!

表象:供应不足导致气荒

早冬冰冻导致用气高峰提前到来

由于今年北方地区11月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紧急调配“西气东输”管道部分天然气,管道沿线的武汉、合肥、南京等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本次涉及全国的气荒,天气突然变冷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始是中石油、中石化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措施和预案,大家都没想到今年寒冷天气来的这么早,降温幅度如此之大。”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油气管道工程规划研究所天然气市场室副主任李伟表示。

另一方面,这次气荒也暴露出我国在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储备等多方面的问题。

下游市场急剧膨胀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天然气下游市场急剧膨胀谁也没有料到的。中石油一位曾主抓天然气销售的高层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为了销售西气东输的气,四处游说,结果到处碰壁。

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与液化石油气、煤气等能源相比较,天然气迅速变成了一种优质燃料。一些地方的陶瓷、金属镁、氧化铝、电解铝、玻璃、钢铁冶炼等工业项目快速发展。

去年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约为760多亿立方米,虽然与上年相比增长12.3%,然而,消费量却达800亿立方米,不足的部分需要进口弥补。

中石油曾主管天然气销售的高层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天然气合理利用,不要在夏天急切发展工业用户,结果冬季来临就出现气荒。

猜想:关于“气荒”原因的4个观点

1

冰冻说

中石油的官方解释是,今年中国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和冰冻,由于北方天然气需求量急剧上升,不得不对长江以南的部分城市减供。而事实是,北方一些城市供气也开始紧张。

2

管道说

造成此次“气荒”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储备机制。目前国家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并且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各石油公司的管网之间没有联系,在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3

博弈说

“石油巨头觊觎市场供应紧张的有利时机,想获得更高的市场出清价格”的说法已经在市场中广为流传。“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目前在尽快扩大天然气供应上并不很积极,这实际上是在与市场博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4

钓鱼说

垄断巨头们可没想过做亏本的买卖,既要购气弥补国内用气缺口,又要实现利润,怎么办?那就只能接受涨价。这乍一看有点像钓鱼:前几年大力发展天然气时,说什么环保,成本低廉,描绘的景象无限美好,没人说过将来可能面临长时间缺气。

本质:体制原因才是“气荒”根源

重点省份:保谁不保谁

由于北京、上海以及东部省市的重要地位,保障这些地方的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就成为了一项“政治任务”,一些输气干线在用气紧张时,为了保证重点省份的稳定供应,就不得不对沿途的中小型城市供气指标进行压缩。

此外,中石油与中石化是一个娘两个孩子,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算盘。在供气政治压力之下,两大集团一边在保大城市供气,一边却在试图相互渗透,“暗战”导致所在地反而用不上当地气,而要从外地调入。


两大巨头垄断 控制下游气源

目前国内的气源80%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三大巨头手中。而这些巨头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下游企业,酝酿“上中下游一条龙”通吃,在部分地区与下游燃气企业展开直接面对面竞争。在气荒来临时,优先保证直属下游企业以及重点直供客户的用气就成了第一“任务”。

而借气荒契机,中石油加大了对下游燃气企业的整合力度,将分散的燃气企业强势整合至旗下新成立的昆仑燃气,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气价偏低 企业投入不足

价格是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一个最敏感的工具,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的天然气价格由政府定价,无法反映实际需求。

但由于目前的出厂价过低,燃气生产商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不足。

在前期决定上项目时,企业会以目前气价做参照来计算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不足的气田就会不开发或暂缓开发,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产能建设。


工业用气成本低 巨头限制供应

目前国内的工业用气比民用燃气的价格稍微高一些,但是相比同等热值的煤炭、石油,其价格却低了许多,相比传统能源,工业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目前我国天然气年商品量7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用气占30%。在用气紧张时,除尽可能增加资源供应量外,用气高峰期采取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别供应,压减工业用气等调峰措施,确保供气的现实途径。这样就造成工业领域出现“气荒”。

资源:中国天然气三大来源

1

国产天然气

截至2008 年底,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3.36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38.69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仅为11.34%,尚有待探明资源量近50 万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巨大;天然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陆上西部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以及东部近海海域的渤海、东海和莺—琼盆地,目前这9 个盆地远景资源量达46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2%;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2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93%;剩余资源量40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资源量的81%。

常用天然气可分为5种:纯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瓦斯、煤层气、凝析气田气。


2

进口LNG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进口LNG数量分别为67.75万吨、291.3万吨和333.6万吨。中国海关部门公告显示,我国今年9月份进口LNG78.8514万吨,比去年同期猛增了144%。目前,我国与国外签署的LNG进口合同的天然气数量已仅仅3000万吨/年。  

据了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进口的LNG俨然扮演起了“主力气源”的角色。在江苏、上海、山东等地,进口的LNG也被作为重要的补充气源。

油公司对LNG的热忱也来自国家对这个产业发展的重视。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沿海LNG项目层出不穷,包括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和辽宁等等。预计2015年前,中国在东南沿海会修建10多座LNG接收终端。

在这一块业务上,中海油走得最快也最彻底,目前已有数个接收站投入运营,中石油最近也加大了投入,而中石化在落后许多年后,今年11月也终于签下了首单进口LNG合同。

3

管道进口天然气

除了从海上进口天然气之外,中国海在陆地上通过管道与周边天然气资源富裕的国家进口国天然气。

在西部,建设中哈-中土天然气管道,并于2009年12月14日正式通气。按照规划,每年来自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将有300亿立方米,途中惠及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共14个省市,南端最终送达香港。

在东北,建设中俄输气管道,该管道尽管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但仍未确定开建时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并从2011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天然气。

在西南,兴建中缅输气管道,最快将于2013年4月份建成输气。缅甸每年将向中国出口4亿立方英尺(1立方米)=35.3146667立方英尺)天然气,供应期限长达30年。

链条:燃气生产消费全流程

前景:“气荒”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天然气需求不断膨胀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仅3.4%,与世界平均水平的24%相比明显严重偏低。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开放程度的加强,我国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到2020年需求量估计达到2100亿立方米/年,到2030年达到2380亿立方米/年,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有望超过10%。

据估计,到2015年和2030年,中国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达到 280亿立方米和1270亿立方米。

储气库超采 后续保供能力透支

为应对2009年早冬的第一波气荒,中石油旗下的各大储气库已严重超前超量开采。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此次过度透支今冬明春用气高峰时的调峰能力,一旦大规模的寒潮再次来临,新一轮的“气荒”或卷土重来。

三大油企在经历过这波气荒后,都表示要加大储气库建设,但是一方面没有新的动力能让三大油企加大投资,另一方面,就算加大投资建设,也不是很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工程。

气价不涨 博弈将继续

发改委表态称年内天然气价格不予调整,那么“气价”偏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之前的博弈仍将存在。

一方面,油企在政治责任下,必须保持市场的供应,但价格偏低,导致积极性不高,就会出现减少供应造成紧张状况来“逼宫”涨价。

另一方面,工业气价不改革,工业企业对天然气的需求就会无止境地扩大,这必然导致油企减少供应,防止工业企业利用政策来获得“额外利润”

体制不变 垄断越来越严重

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改变由三大油企高度垄断气源的现状,尽管众多的煤企、民企均进入相关气源行业,但相对比例仍然很小,不能对三大巨头的垄断造成影响。

而在下游,中石油的整合力度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昆仑燃气、中港石油两大燃气经营公司,依靠强大的资源后盾和垄断实力,对民营燃气公司和城市燃气公司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进行挤压,导致竞争进一步减弱。

进口气短时间之内还用不上

尽管中国在陆地上、海上都在积极开拓气源,但这些天然气在短时间之内对解决气荒并不能产生多大作用。

陆上方面,中亚天然气管已正式投产,明年对华供气为50亿立方米。要达到30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还需要多年时间。而中俄、中缅天然气管道还未开建。

海上方面,尽管签了近3000万吨的LNG,但是都是长期合同,并大部分集中在几年之后才能交货,对短期之内的“气荒”无能为力。

管道众多 但未连成网

目前中石油集团的天然气份额占中国市场的80%,天然气管道大部分也在中石油旗下。但是无论是涩宁兰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还是忠武输气管道、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均是独立运行,中间未有交叉,因此,中国目前主要的天然气通道只能称之为“管”,而不是“网”。

未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完成,将会有效缓解管道分散的状况,该管线2008年开工,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